中興日報全球新聞網

19981020日創刊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臺省報字109 

..............................................................................

傳承發展眷村文化 嘉義市中華眷村文化發展協會今成立

【記者 許慶藏 /嘉義報導】

     繼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及各地分會的成立,420日上午10時嘉義市眷村文化發展協會也於船老大婚宴會館舉行成立大會,總會首屆理事長趙怡博士、秘書長前海基會副秘書長李慶平、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副秘書長李天鐸、各地分會理事長及市長黃敏惠、議長陳姿妏、議員張秀華、鄭光宏、黃思婷、郭定瑋、傅大偉、陳家平等均親自或派員參加觀禮。

 

 (傳承發展眷村文化,嘉義市中華眷村文化發展協會今成立)

嘉義分會理事長蒲維晨表示,眷村雖逐漸消失,但以身為嘉義市東門町眷村子弟為榮,為傳承這股動亂時代下的文化,身為眷村一份子的我們責無旁貸,藉由分會的成立,將配合總會串連各地分會,聚集更多熱愛眷村文化的朋友,不僅緬懷過去,更要展望未來,繼續將眷村文化傳承下去。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理事長趙怡博士表示,自80年代起眷村陸續拆除改建,散居各地的眷村子弟經常相聚,尤其值此政局混亂氛圍,大家更常抱團取暖,話題中深刻體認到長輩們犧牲生命保護住台灣的未被赤化,並發展為今日安和樂利的繁榮景象。可是近來發現這段歷史,不僅被淡化甚至扭曲、踐踏,讓我們大家一同站出來還原這店歷史的真相,爭取真正的公平與正義。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理事長趙怡博士致詞。)

議長陳姿妏表示,百萬軍眷來台落地生根,代表台灣族群的融合,這段歷史很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段,值得珍惜保存與傳承。

 市長黃敏惠致詞時指出,嘉義市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的成立,象徵眷村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尤其在建國二村拆除後的位置,已經進入了市地重劃階段,其中還保留了眷村展覽館,這是有關文化發展的事項,所以特別請文化局長參加今天的成立大會,讓眷村的每一個故事彙整起來,藉由展覽館的平台展示,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黃敏惠說,嘉義市幅員很小但文化及創新的力量很大,希望藉由這股力量帶動嘉義市的發展。

 

 (嘉義市中華眷村文化發展協會今成立,市長黃敏惠親自到場祝賀。)

前海基會副秘書長、總會秘書長李慶平表示,總會成立後陸續開展成立分會的工作,預計今年底台灣西部就能遍地開花,明年將拓展東部地區,接著再開往外島的金門馬祖,事實上外國及大陸地區都在發展組織。

 李慶平談及嘉義機場的空軍四大隊,他的父親也是四大隊的飛行員,對來嘉義開展分會多了一份親切感,最後李秘書長宣達眷村文化發展協會「愛中華、愛國旗、愛台灣、愛和平」四大理念期盼大家遵行。

 前台北副市長李永萍表示,眷村的外觀硬體終會被拆除,人也不能永生,唯有文化才能綿延留長,眷村的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保家衛國歷經九死一生的血淚故事,但這段歷史已被扭曲,教科書也被竄改,幸好王偉忠編制了「寶島一村」話劇,讓很多年輕人經過多年後的回看,還能知道當時眷村的生活點滴,背後文化歷史的真相。

 理事長蒲維晨表示,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百萬軍眷居住的眷村-「竹籬笆」,即將拆除殆盡,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百萬軍眷,居住在擁擠矮小,雞犬之聲相聞的眷村裡,她具有暫時、忍耐、破落、封閉、吵雜的味道,70餘年的眷村生活點滴,體現外省族群在離散狀態下的生活形態,這股將五湖四海不同生活習性,揉擰在一起的特殊文化,卻未因「竹籬笆」圍牆的拆除而消逝,反而因竹籬笆的拆除,更讓曾住過竹籬笆的眷村子弟,深刻體認眷村文化必須傳承下去的重要性。

 蒲維晨說,眷村,是台灣獨特的歷史印記,眷村不僅是不同地域文化交融的場域,更是孕育了堅韌、包容、守望相助的眷村精神,是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日後將在經國新城及精忠新城聯合舉辦各項活動,要讓嘉義社會大眾深入了解,眷村對台灣發展影響的光輝歲月。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