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日報全球新聞網
1998年10月20日創刊 倫理•健康•祥和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臺省報字109號
......................................................................................................................................
銀髮族中醫養生與保健
吳元劍
年齡健康不是靠身份證來決定,而是要依據個人養生的關鍵與維護。張學良將軍慶祝100歲壽辰,賀客問:「少帥您怎麼活得這麼久?」答曰﹕「不是我活得久呀,而是他們活得太短了」。 張學良將軍很注重養生與保健方法,因而能長命百歲。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內政部公布「107年國人平均壽命將可從八十.六九歲提高至八十四.六三歲,男性均壽77.55,女性均壽84.05。人的生命長壽,從生活飲食養生可以改變,至目前國民的平均壽命顯著延長,有些到九十歲還是精神飽滿,體力充沛。在中老年期如養生得法,有適當保健就可能會百年長壽。
健康是人人所追求的目標,健康也是生命中活得最有意義的事。吃得下、解得出、睡得著,是高齡健康三寶。從生長、茁壯到老化,是人體成長必經的過程。食用過多油脂食物,缺少運動,以致脂肪囤積於體內,身體肥胖,膽固醇增高,血糖增高,心肌梗塞,動脈硬化。這些應該從改變生活與調整飲食及適當運動來維持人體的健康。
高齡期人體細胞及各器官組織的功能逐漸退化,出現生命老化的跡象,如記憶力減退、肌肉鬆弛、皮膚彈性消失、皺紋層次,消化機能減弱,胃酸、胰液、膽汁等分泌減弱,胃壁的肌肉組織活動功能衰退,食物消化與吸收就會產生異常而成為消化系統疾病。調整飲食及適當運動。 高齡老化,如蘋果放在桌子上幾天之後就會變質爛掉,窗檯上的鐵釘,一兩個月後就會生鏽。
高齡生活養生保健的重點:
第一:平衡飲食,「衛生、均衡、適量」。視人體需要吸收的物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生一大樂事。飲食須有規律,營養均衡,身體得健康。每日三餐一定要保持,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上吃得少的原則。銀髮族的健康飲食、宜少量多餐。
第二:有氧運動,運動宜適度,促進經絡循環暢通。太極拳及八段錦都很適合。
第三:心理健康,保持情緒穩定喜悅狀態。宜多交朋友及信教。
第四:睡眠要充足:正常睡眠時間,大約6--8個小時左右,有人說「老人睡得少」也並非絕對。我們身體各器官隨時都在消耗氧氣,但在睡眠中消耗量會減低。
睡眠注意事項:1.避免習慣性吃安眠藥。2.睡不著,就不必勉強自己入睡。3.經常換洗被單、枕頭套、蓋被要輕、薄、暖和。4.睡姿自然、舒適。5.睡前除喝溫水外不要吃其他東西。
生活因素:熬夜族 :夜晚12時以後睡覺。宵夜族:晚上 8:00以後再進食,稱作宵夜。不吃早餐族:體內易造成血氣異常。「 精食」族 :刻意選擇很精緻食物缺乏纖維素,容易導致腸子老化,肝功能變差。
高齡生活飲食養生要戒除偏食習慣,中醫理論五味酸、苦、甘、辛、鹹要均衡,對人體之健康有莫大的影響。有些人特別喜愛吃某些飲食,導致營養不均衡,如吃太過鹹,很容易使體內的鈉與鉀失調,以致產生腎臟機能障礙。從飲食調整食量,實踐「四少一多」:「少肥肉、少油炸、少醬料、少油湯、多蔬果」。適當運動,可以增加體力、減低脂肪囤積,提高免疫力,心情愉悅。
一般主食五穀類不可偏廢,米飯、麵包、麪類,地瓜、南瓜、山藥、蕃茄等都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每天都要吃到足夠蛋白質,才能確保免疫力功能不下降。肉類、魚類、蛋類、牛奶、海帶,及含鈣食物宜適量,多吃蔬菜、水果等。少吃動物脂肪、蛋黃、乳酪、及膽固醇含量高的動物內臟及醃製品。調味烹飪宜清淡。
生活 飲食異常改變的特徵:血液變黏稠,細胞的功能逐漸轉弱,手腳膝蓋冷寒症、肩膀僵硬、末稍循環不良、失眠、昏沈、嗜睡、記憶力減退。皮膚無光澤,容易感覺疲勞,稍做運動即感疲勞,步伐緩慢、動作遲緩,容易感染病毒。
新陳代謝能力減弱,腎臟、肝臟廢物不易排出,膽固醇增高,動脈血管硬化,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脂血症。血糖升高,成為糖尿病。尿酸堆積,引起痛風。代謝能力較差即肥胖。免疫力下降、容易導致更多身體疾病。
如何維持正常膽固醇:飲食自然清淡、控制體重、適當運動、戒菸。膽固醇是一種脂肪的物質,主要由肝臟所製造。身體需要有一定份量的膽固醇才能維持正常的機能。膽固醇正常值150--250mg/dl(毫克)。膽固醇過高:血管阻塞硬化、高血壓、心臟病。過低:貧血、肝功能障礙。高膽固醇的食物,盡量少吃減低攝取。
糖尿病三多症,多飲、多食、多尿。血糖正常值:飯前 70 - 110mg/dl,飯後 100 - 140mg/dl。長期持有高血糖,可能併發其他病症。1.大血管病變:腦中風、心肌梗塞。2.神經病變:手腳麻木、或刺痛。3.眼睛病變:白內障、青光眼。4.腎臟病變:蛋白尿、血壓上升。
銀髮族的健康,每日必須日曬幾分鐘,身體才能維持有活性的維生素 D。運動宜適度,每天要做有規律的身體關節活動,促進經絡循環暢通,提高新陳代謝功能,並且以安全為最高原則,更要注意不能跌倒,預防骨質疏鬆症,骨頭因疏鬆而變脆弱,容易骨折,尤其是前臂骨,股骨及脊椎骨。老年人的運動主要是培養身體活動的興趣,維持其體能和活動量,並增進生活品質。
銀髮族每天睡醒在床上,必須做幾個動作再起床,1.用自己手指在頭部輕輕敲打20下,2.閉上眼睛眼球左右旋轉各10圈,3. 叩齒上下牙齒有節律的叩擊三十六下,以防治失智的方法。4.倘在床上左右翻滾10次,然後再側身起床。起床後手指併攏,雙手合掌互搓,讓掌心發熱。手掌搓熱後以手掌摀住臉部中間向四周搓臉。再用雙手五指弓開,貼緊頭皮當梳子,輕重適宜,左右手分別由前額一直梳到後腦下方的頸部位置,以梳髮方式梳20下。最好早晚各一次,可提升頭部相關部位的功能,預防記憶力減退與失智。
養生藥膳食療:
藥膳的食材以調理血氣,促進循環,維護代謝功能為主,一般可用黃耆、山藥、杜仲、續斷、枸杞、冬蟲夏草、西洋參、鹿茸、紅棗、玉竹等。
男性加強補氣,如人參、茯苓、白朮、黨蔘。
女孩則加強補血,如當歸、白芍、川芎、熟地、丹參、女貞子,燉煮雞肉或排骨等食材,口味可隨個人喜好加減。
食療是「食」得對,才有「療」效。如果你「食」錯了,就只能求醫師治「療」。
平日可以自己按摩、太陽穴、風池穴、曲池穴、合谷穴、神門穴、中腕穴、關元穴、委中穴、陽陵泉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可以促進經絡循環順暢,提升免疫力,增進健康。
結語;黃帝內經云:聖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亂,而治未亂。預防重於治療。夫病已成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不亦晚乎。
「喜樂」是健康最好的良藥,身體健康才是人生幸福。
(本文於 順天堂漢方生活館發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