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日報全球新聞網

飲食與保健・代謝症候群之預防

記者// 陳若螢 報導

  高雄市傳統整復推拿學會會員大會邀請玉安中醫診所吳元劍醫師專題演講..飲與保健.代謝症候群之預防,提供『代謝症候群』的預防與調理重點。吳元劍醫師表示;代謝症候群是現代人的生活健康常見的病態,而不是一個特定的疾病,包括血壓、血脂、血糖、肥胖的統稱,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及高血壓疾病是人體健康的危險訊號,也是現代人必須注意的重要議題,內容豐富與大家分享。

代謝症候群是什麼?

『代謝症候群』是現代人的生活健康常見的病態,而不是一個特定的疾病,包括

血壓、血脂(包含血中三酸甘油脂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等脂質代謝異常)、血糖、腰圍異常的統稱,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及高血壓疾病是人體健康的危險訊號,因此代謝症候群的嚴重性,如何預防與治療及預防相關併發症的發生,是現代人必須注意的重要議題。

代謝症候群發生的原因?

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與人生活習慣有關,包括:多吃油膩大魚大肉、少運動,(運動可以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減少胰島素阻抗。)導致熱量過剩、腹部脂肪增加,腰圍變粗大,而使體內胰島素產生異常,使血糖偏高、血壓上升、血脂中的三酸甘油酯TG偏高、好的膽固醇HDL-C偏低等不正常的變化,因而造成代謝症候群的產生。

衛生署.代謝症候群最新判定標準下述5項危險因子,若包含三項或三項以上就算是代謝症候群。

體重對人體的影響;

体重過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

體重太輕—抵抗力降低、人體虛弱

高血壓定義: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定標準,連續兩次血壓值皆顯示收縮壓高於 140mmHg 以上、舒張壓高於90mmHg 以上,即是高血壓。收縮壓在140mmHg,舒張壓在 90mmHg 以下,為正常血壓。

高血壓的定義與分類

高血壓可分為:

1.原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原因不明、無確定病因約有90%以上的高血壓是屬於原發性、又稱本態性高血壓。此類型高血壓與家族性遺傳、飲食習慣鹽分攝取太多、環境因素、酒精、肥胖、等有很大關係。

2.續發性高血壓:

續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如:先天性動脈血管疾病、內分泌腫瘤、腎絲球腎炎、腎病症候群、妊娠高血壓或藥物的影響…等。提早將導致血壓原因或疾病去除或治療,血壓可恢復正常。

高血壓之併發症:

1.眼底病變:如血管硬化,眼底出血。

2.心臟病變:如左心室擴大,心肌纖維化,心臟衰竭,冠動脈不全症及心肌梗塞。

3.大動脈病變:如大動脈硬化,微小動脈的纖維化

4.腦病變:如腦中風、腦小血管瘤,腦血管障礙循環不全,腦栓塞,腦內出血及蜘蛛膜下出血。

5.腎病變:如腎硬化症,腎功能不全,腎衰竭,高血壓為腎衰竭最常見的原因。

高血壓之預防:

1.不可熬夜,保持大小便正常

2.保持正常體重

3.飲食中減少鈉,勿吃醃漬食物,辛辣食物少吃。

4.每天做有氧運動≥30分鐘。

5.保持情緒平穩、戒菸、少飲酒。

6.每天吃水果和蔬菜的飲食,少用鹽巴清洗蔬果。

糖尿病

正常人進食後,食物在胃腸道被消化分解後,產生葡萄糖,葡萄糖經由血液運送至全身,葡萄糖具有增強記憶、刺激鈣質吸收和幫助細胞運作的功效,是人體必備的營養素。胰臟釋出胰島素,胰島素可幫助葡萄糖進入身體各組織細胞裡,轉變成能量。

糖尿病的病因:

當胰臟分泌胰島素不足,或細胞對於胰島素的反應作用異常。無法幫助細胞吸收葡萄糖,導致血糖濃度增加時,葡萄糖便會從尿液中流出,就形成了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也是常見的症狀。

糖尿病的症狀;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長時間血糖高於標準值,會導致三多一少的症狀,多喝、多食、多尿、體重下降。中醫稱謂消渴症。

如果沒有妥善治療,最易引起諸多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風手腳麻木、慢性腎臟病、頻尿、攝護腺腫大、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視力模糊、皮膚瘙癢等。

中西醫調理觀點;

西醫調理觀點,首重在控制血糖。

中醫調理觀點,首重在修補機能虛弱的內臟、強化其功能。是強健內臟功能、幫助吸收體內糖分。

無論中西醫,都強調正常作息、規律運動,以及均衡飲食,讓身體維持良好的狀態,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WHO1999

糖尿病的飲食:

糖分及澱粉是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會轉化為葡萄糖,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過多可能引起血糖量過高。體內吸收葡萄糖的功能減少,導致成為糖尿病。

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有:白米飯、爆米花、馬鈴薯、玉米、小扁豆、果汁、義大利麵、麵條、番薯、糖、蜂蜜、餅乾、豌豆、奶油、甜點、麵包、優酪乳、汽水。每次進食正餐及點心時,務必平均分配碳水化合物食物。

即多油、鹽、糖的食物,原則上最好禁忌。

糖尿病的飲食注意事項:

可多吃蔬菜、豆筴類、扁豆類、麵、米、全麥麵包、五穀類、大麥、全麥、新鮮水果。

要注意含糖、油脂、鹽份、醬料及防腐劑,添加至食物中應避免食用。儘量減少脂肪、糖及酒精的攝取,如油、奶油、動物性脂肪、氫化奶油、椰奶、加工肉品、油炸食物、含有防腐劑或加工的食物,酥皮點心、甜點、餅乾、軟性飲料。

檢查出空腹血糖高怎麼辦?

1.若空腹血糖 ≥ 126mg/dL確定為糖尿病

2.請找『合格』醫師

3.飲食控制+運動+藥物

認識膽固醇:

膽固醇,別名膽甾醇,是一種類固醇及甾醇。

食物吃進肚的脂質經過十二指腸後,會由胰脂酶的酵素部分分解,釋出其中的脂肪酸,由肝臟合成為膽固醇。

膽固醇分為兩種:

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偏高冠心病的危險性就會增加。

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理想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範圍;'

適量的膽固醇是構成製造各種荷爾蒙原料,幫助脂肪及脂溶性維他命的消化吸收,構成細胞膜,合成維他命D,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物質。

過量的膽固醇:若血液中膽固醇的總含量過高,及中性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增加的高血脂症,長期容易引起心臟的冠狀動脈硬化及腦動脈硬化,膽結石、記憶力下降、男性勃起障礙。膽固醇治療要趁早,避免中風、猝死遺憾終生。

如何維持正常膽固醇:1、自然清淡飲食。2、維持理想體重。3、持續運動。4、戒菸。5、選對醫療保健。

高膽固醇的食物有哪些:

蛋類:蛋類的蛋黃,如雞蛋黃、鴨蛋黃、鹹蛋黃、皮蛋黃等。

動物內臟:腦、腰、肝、腸等。

動物油脂:三層肉、豬蹄。

海產類:鱆魚、魷魚、蝦、蟹黃、烏魚子、魚頭等。

油類:奶油、牛油、雞油、豬油等。

油炸食物與烘培糕點所含的飽和或反式脂肪,容易提高患心臟病的風險。

高膽固醇可能的癥兆;

肩頸僵硬,暈眩頭暈,長期疲倦,搏動性耳鳴,胸口呼吸不順或不明疼痛,

久坐後下肢疼痛,視力時好時壞。

認識三酸甘油酯;

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都是人體中的脂質。脂質是人體的能量來源之一。脂質不能溶解於水,在血液中要先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可溶性的脂蛋白,再輸送到各器官組織。

糖尿病、腎臟病、肥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常會有三酸甘油脂高。

當三酸甘油脂數值過高時,會導至血管硬化,引起急、慢性胰臟發炎。三酸甘油脂高可能合併有高膽固醇。

三酸甘油酯過高的原因有兩類;

一、原發性三酸甘油酯過高症,主要是家族遺傳。

二、續發性三酸甘油酯過高症。

續發性三酸甘油酯過高症原因大致可分為,

1、代謝性:如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肝醣貯藏疾病。

2、內分泌性:如高胰島素血症、女性荷爾蒙或甲狀腺素異常。

3、飲食影響:如酒精、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

4、疾病併發:如腎衰竭、腎病症候群。

5、藥物反應:如利尿劑、乙型阻斷劑、皮質類固醇。

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指數;

三酸甘油酯的預防;

1、維持理想體重。

2、調節飲食,少吃醣分、碳水化合物、脂肪過高的食物、限制飲酒。

3、生活型態改變,規律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

生活保健三大原則;

第一:平衡飲食,視人體需要吸收物質。

第二:適量運動,促進經絡循環暢通,有益身體機能。

第三:心理健康,保持情緒穩定狀態。

吃出健康、吃出活力、健康自己來!!

恭祝大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