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糖尿病       吳元劍


一、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產生病變的臟腑主要是肺、胃、腎。人體功能會將吃進去的蛋白質、脂肪、澱粉類食物,經腸胃消化後轉成葡萄糖,被吸收進入血液中,充當身體的燃料。而胰島素是由胰臟之貝他細胞所分泌的一種荷爾蒙,其主要作用在於將血管內的葡萄糖帶入細胞內,以供為熱能之用。
    糖尿病是人體內的胰臟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胰島素缺乏導致葡萄糖無法充分進入細胞內,使血糖濃度上昇。如果空腹血糖值高於126mg/dl或不論空腹與否血清中血糖值高於200mg/dl,即為糖尿病。
根據現代醫學說,糖尿病由於慢性高血糖及體內胰島素不足或完全缺乏所引起的一種代謝障礙。長期缺乏胰島素和高血糖對身體造成損害,嚴重時可致死亡。
    中醫學對糖尿病的觀點,中醫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如口渴多飲,多食及多尿,或同時伴隨身體消瘦。但在《黃帝內經》古籍中相關的描述,如《素問》記載消渴、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稱。《素問•腹中論》曰: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意思即多飲,多食,容易飢餓的疾病,其病因主要是飲食失調,如《素問•奇病論》云: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公元589~618年隋代,甄立言《古今錄驗方》中,更確立了消渴的定義:渴而飲水多,小溲數,無脂似麩片甜者,皆消渴病也。由於進食過多肥膩甜點,肥膩的食物令體內燥熱,而高糖分的食物令體內中焦的氣運行不良,口渴多飲,小便頻繁,尿有甜味,最後導致糖尿病。

 

二、糖尿病病因及發病機制:


(1)家族遺傳因素
     經遺傳學研究發現,糖尿病發病,病率在血統親屬中的病患比非血統親屬的病患高出5倍。
(2)心理精神因素
     臨床上確認心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發生過程中,心理精神隨著的緊張、情緒的激動狀態,而引起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
(3)身體肥胖因素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發並因素,大約有60%~80%的成年肥胖者,會患糖尿病,且肥胖者患糖尿病率比身體不肥胖者高。
(4)飲食欠節制
     長期生活富裕,飲食過多而不節制,營養過剩,使胰島素功能衰退,而誘發糖尿病。
(5)病毒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與病毒感染有顯著關係。
(6)妊娠性
     有些婦女在妊娠時驗出葡萄糖耐量異常,沒有足夠的胰島素應用而使血糖升高。有發生糖尿病的危險。胎兒發育超大,內臟負荷力不足,宜控制食物多吃蔬菜類,遺傳因素機率高。產後母親宜作血糖追蹤。
(7)生理因素
     胰臟之貝他細胞的破壞,無法分泌胰島素。身体內分泌系統疾病或藥物的影響。


三、糖尿病症狀有那些


    糖尿病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往往是經由檢查才得知已罹病。糖尿病病人在血糖逐漸升高後,才會有尿多、口渴多飲、飢餓多食、倦怠、視力模糊、體重減輕或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的出現。
    「多尿」是糖份排泄到腎臟的尿液中過多,使腎臟負擔不起,把糖當尿液排出。「多飲」口乾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症狀,因為高血糖的關係,血液中葡萄糖不正常偏高,且排尿也增多,有失水份而引起。「多食」由於排尿過多失去水分,或血液中的葡萄糖變糖尿,不能當作營養加以利用,致有飢餓的狀態。糖尿病因體重減輕而出現疲倦缺乏精神。


糖尿病類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胰島素非依賴型糖尿病。
1. 胰島素依賴型(原發性糖尿病):病人體內胰島素分泌很少,不足應付日常身體所需。患者通常在四十歲前患病,由於人體免疫系統失調,造成胰腺β-細胞受損,不能正常分泌甚至停止分泌胰島素而導致的。
2. 胰島素非依賴型(續發性糖尿病):病人體內胰島素作用不足,或體內胰島素不能發揮功效。患者較年長者,或體重過重的人,也有因過胖的年輕人罹患此型糖尿病。


糖尿病之慢性併發症:
    現代醫學治療主張控制血糖以減少維細血管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同時控制高血壓、高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以防止大血管的併發症,如冠狀動脈、心肌梗塞等機率。
(1)
眼睛病變
     糖尿病會引起眼睛病變,包括:1.白內障。2.青光眼:眼內壓增高,傷害視神經引致失明。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如能及早預防和治療,60﹪可避免失明的發生。
(2)
腎臟病變
     糖尿病末期腎臟病變,糖尿病患者約有三分之一會產生糖尿病末期腎臟病變,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來維持生命。
(3)
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包括: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病變三種。運動神經病變會引起病人小塊肌肉萎縮,力量失衡,足部變形,及足壓增加等。感覺神經病變致病人手腳發麻、刺痛,症狀時好時壞,尤其晚上症狀會加劇,須靠止痛藥及一些抗憂鬱劑來減輕疼痛。感覺神經病變常使病人腳部、腿部及指頭痛的感覺日漸消失,最後完全喪失感覺。自主神經病變則使病人汗腺失去功能,皮膚乾裂,容易感染。
(4)
足部病變
     由於糖尿病患者常合併足部血管病變,使腳部的血流變差,血管缺氧阻塞,加上糖尿病病人因血糖升高造成病人白血球功能較差,故容易造成細菌感染,足部易發生潰瘍、壞疸、傷口難以癒合而造成截肢的悲劇。
糖尿病病人的足部護理方法:需控制血糖,預防足部病變。切勿吸煙。不可赤腳走路。穿著柔軟合腳的鞋襪。每天檢查雙腳腳底以及腳指之間有無水泡、乾裂、割傷、紅腫、及傷口等現象。足部肌肉、足踝上下和腳指是否感覺僵硬或腫痛?腳趾有無畸形、重疊、或彎曲?


糖尿病常見死因:

    冠狀動脈心臟病即為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持續性的動脈硬化,以致血管壁產生血脂斑硬的堆積,發生栓塞而致心肌壞死,有遺傳年齡老化、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脂血症。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
    消渴症(糖尿病)治療:戒菸、減重、規則性的耐力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走路、伸直足部、擺動腳趾及旋轉足踝等。
消渴症的病因病機分三期論治:

一、陰虛燥熱期:
    糖尿病形成主要原因,是陰虛火旺、陰虛陽亢、陰陽兩虛。宜養陰清熱:用玄參、生地、石斛、花粉、地骨皮、粟米鬚、玉竹等藥緩解血糖。且對口乾口渴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功效。
二、陰虛化熱期:
    糖尿病病患,常餓感且食量大,人漸消瘦。已傷及脾胃。宜健脾:可用白朮、茯苓、蒼朮等,健脾化濕之藥,鞏固脾胃機能。
三、陰陽兩虛期:
    糖尿病症腰膝酸而乏力、小便頻數而混濁、面足浮腫、四肢寒冷、易疲勞、睡不安寧。
1.
補氣補血:用黃耆、人參,增強腎臟功能。可減少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及延緩糖尿病的腎病變。
2.
滋陰固腎:多用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女貞子等藥。


中醫治療:平衡陰陽、調整臟腑、補虛瀉實、標本兼治、等治療法則。
中藥方劑如:六味地黃丸、白虎加人參湯、濟生腎氣丸、玉泉丸、腎氣丸、清心蓮子飲等都有降血糖作用。
體質虛弱者:十全大補湯、人蔘養榮湯。至於方藥之使用必需經醫師的診斷及辨證論治。


糖尿病與運動注意事項
    糖尿病的治療配合控制飲食、運動、藥物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若不嚴格控制飲食,容易引發急性或慢性併發症,嚴重會致死。糖尿病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應注重生活的保健,不可動怒或思慮過度,在起居作息方面應正常,要有適度運動達到減重的目標。
    運動為糖尿病治療主要方法之一。必須遵照醫師的指示作計畫性的適度運動。
    有規律的運動可降低血脂肪濃度和動脈硬化的發生率。可改善心臟血管以及肺臟的功能,增加身體各類細胞對胰島素的功能提升,使血糖更容易受到控制。消除精神緊張和減輕心理壓力,使身體更為健康。
糖尿病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的病患,於運動之前後補充食物,可預防低血糖。日間劇烈運動之後,可能到半夜才發生低血糖,所以睡前必須檢驗血糖。出現低血糖現象,要立刻處理,所以應隨身攜帶醣類食物,血糖太高(大於250mg/d1):在運動之前,必須把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不適合高衝擊力的運動:因為這種運動可能引發眼球內玻璃體出血、心律不整,以及關節肌肉的傷害等。


糖尿病與飲食:
1.
均衡攝食:糖尿病須長期養成有節制及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從食物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和肉魚豆蛋類,中攝取適所須的份量,以供身體利用,維持身體健康。唐代名醫孫思邈直指,若能控制飲食,則此病有救矣。
2.
多吃含高纖維的食物,可減緩糖類的吸收。如:燕麥、薏仁、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全榖類。
3.
控制少吃油肥脂食、煙酒、油煎炸辛辣食物,豬皮、雞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及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腦、肝、蛋黃等。飲食儘量清淡不可過鹹。
4.儘量少吃含糖類的食品,如糖果、煉乳、蜂蜜、汽水、罐裝或盒裝的加工食物。

 

 

    TOP回上頁